家言


˙弗霑無益之習、弗逞無益之欲、弗起無益之念、弗說無益之話、

 弗讀無益之書、弗作無益之文、弗交無益之友、弗往無益之地、

 弗用無益之錢、弗為無益之事、弗學無益之業、弗成無益之人。

˙無益且須戒、有害更莫犯;隨在自檢勉,方能樹人範。

˙財色,人禽關,須凜因果;

 口筆,禍福戶,務慎樞機。

˙貪婬之禽關有二‥生前即不齒人類,死後,佛說‥「先受地獄報完,再入畜生道。」

 口禍亦有飲食、言語二種。

˙立身宜先‥凜因果、泯私偽、戒殺婬、盡忠孝;

 處世需要‥嚴義利、厲儉勤、惇仁厚、勵謹謙。

˙今人每不信因果,恣所欲為,無復顧忌。小則禍己,大且妨治,良堪愍憂。

 其實‥一部廿四史,即一大因果錄。

 彼無因果者,因果不以之即無,徒自迷陷,且將令為善者無以勸、縱惡者無所警,

 影響治化尤大。宜為救正!

˙事能知足心常愜、人到無求品自高。

˙老子曰‥「知足不辱。」 孔子言‥「富不可求。」

 人苟知此,自能安貧樂道,不至怨天尤人,或投機趨炎矣!下此,更無待言。

˙弗作損德、欺心、不可告人之事;

 毋起背道、非義、無以對天之心。

˙宜如宋司馬文正公光之‥生平無事不可對人言;

 宜學宋趙清獻公抃之‥每晚自省是非焚香告天。

˙此為吾國聖賢,正心誠意之大道。

 觀《禮記、中庸》大學二篇,皆反復言誠意、言慎獨,

 曰‥「戒慎所不睹,恐懼所不聞。」 曰‥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。」

 皆以內省不疚、無惡於志(即無愧於衷為事)。

 故能盡己性人性、以至物性,公誠相孚,物我一體,不動而敬、不言而信,

 致中和,而贊化育。

 其修己化人之道如此,又何用彼私偽自欺,陰狠自恣等術哉?

 今之人,不問其能行,猶能知此道者有幾?

 或且嗤自省告天為迂腐、而擯斥之矣!今昔心意之異蓋如此!

˙和中寡欲以養生、勵志修德以立身、竭忱益世以報國、盡力積善以植福、

 樹範教子以啟賢、淨意學佛以出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