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問


˙學問有無上之權威,能轉移一切。

˙不學而求知,猶願魚而無網。秔→抱朴子

˙不學而求業,猶無錢而欲購貨也!

˙學猶飲食,食者得其利,而旁觀者,不與焉!

˙雖有佳餚,弗食不知其美也!

 雖有至道,弗學不知其味也!秔→禮記

˙天下事,利害恆相半,唯讀書,則有全利而無少害。

 觀書一卷,則有一卷之益;觀書一日,則有一日之益。秔→陳眉公

˙無事,便思有閑雜念想否?有事,便思有粗浮意氣否?

 得意,便思有驕矜辭色否?失意,便思有怨望情懷否?

 時時檢點,到得「從多入少」「從有入無」處,才是學問的真消息。

˙學問貴專、常識宜豐。

˙會做人、會做事,就是學問。

˙為學、做人、辦事,都要誠實無妄。

˙教育的根本要義,是教人‥做好人、做好事。

˙開卷有益。秔→宋太宗紀

˙一頁數行,偶然觸目,他日遇事,或即恰收其用。秔→張文襄

˙練達人情皆學問、洞明世事即經綸。

˙好問則裕、自用則小。秔→書經

˙古人學問並稱,明均重也!不能問者,學必不進。秔→唐彪

˙讀書有四個字最要緊,曰‥闕疑好問;

 做人有四個字最要緊,曰‥務實耐久。

˙讀書百遍,而見自見。秔→魏志

˙思之又思、問之又問,集思廣益,莫恥下問。秔→安樂銘

˙與其迷路,不若多問。秔→意大利諺

˙不願多問者,與恥學相等。秔→丹麥諺

˙讀書使人淵博、辯論使人機敏、寫作使人精細。秔→培根

˙無學難脫俗、不學難明理。

˙讀書在求明理。

˙學問要用在事業上、事業要用在功德上。

˙事後論人、局外論事‥是學者大病。

 事後論人‥每將知人,說得極愚;局外論事‥每將難事,說得極易。秔→魏禧

˙精神之修養,無如熟讀‥最良之書籍。

˙書猶藥也!善讀之,可以醫愚。秔→說苑

˙閑適無事、飽食暖衣、鎮日不親書卷、心思無所棲泊‥

 勢必神情顛倒、妄想生瞋;處逆境不樂、處順境亦不樂也!秔→張英

˙看理學書,則志氣日趨於剛大、心思日入於沉細。秔→曾國藩

˙天下最快樂之事,莫若久病者得良醫。

 閱格言時,若見其有切中己病者,其精神上,所得之快樂,

 實與久病者,得良醫無異。秔→羅明德

˙學,然後知不足;教,然後知困。秔→禮記

˙智識愈多,愈覺學問之不足。

˙書籍者,大天才,貽於後昆之產業也!

˙不論何等之老人,學其所不知者,決非恥辱之事。秔→蘇格拉底

˙學問是無止境的,凡既任事者,應利用閑暇,補習功課,或自修以補學問之不足。

˙前輩謂‥學貴知疑‥小疑則小進、大疑則大進。

 疑者,覺悟之機也!一番覺悟,一番長進。秔→陳獻章

˙讀書不尋思,如迅風飛鳥之過前,響絕影滅,

 亦不知‥聖賢之言為何事?要作何用?

 唯精心尋思,體貼向身心事物上來,反覆考驗其理,

 則知‥聖賢之書,一字一句,皆有用矣!秔→薛敬軒

˙人生氣質,都有個好處、都有個不好處;

 學問之道無他,只是培養那‥自家好處;救正那‥自家不好處便了。秔→呂坤

˙讀書以防檢此心,猶服藥以消磨此病。秔→薛敬軒

˙世間事無鉅細,都有古人留下底法理;

 誦詩讀書時,便想曰‥〔此可以為我某事之法、此可以藥我某事之病。〕

 如此,則臨事時,觸之即應,不待思索。秔→呂坤

˙黃金非寶書為寶、萬事皆空善不空。

˙求學的目的,要能體會‥聖賢的一言一行,並學以致用。

 有道德與學問,處世做人,才有遠大的眼光。

 知過能改,做事就不易有錯;能明白道理,就無過與不及之處。

˙默而識之、學而不厭、誨人不倦。

˙讀書即未成名‥究竟人高品雅;

 修德不期獲報‥自然夢穩心安。

˙古之君子,病其無能也,學之;

 今之君子,恥其無能也,諱之。

˙為學不是虛談道理,須於應事接物時,隨處詳審體察。

 若泛觀天下之理,而不知善處事物,究竟實際何補?

˙多讀古人書、靜思天下事,乃可斂浮氣,而增定力。秔→李鴻章

˙讀書須求心得,熟讀深思、貫串精通,略作劄記,以誌所得、以著所疑。秔→曾國藩

˙聖賢之書,所載皆天地古今,萬事萬物之理,能因書以知理,則理有實用。秔→薛敬軒

˙洗心靜氣,以求其解‥毋執己意,以違古訓;毋傍舊說,以昧新知。秔→張揚園

˙學而不能行,謂之病。秔→莊子

˙人不患無才‥識進則才進;不患無量‥見大則量大。皆得之學也!秔→高攀龍

˙學問之功‥

 與賢於己者處,常自以為不足,則日益;

 與不如己者處,常自以為有餘,則日損。

˙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秔→詩經

˙學問之道,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。秔→黃宗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