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待人
˙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」 此戒疏於慮者;
「寧受人之欺,毋逆人之詐。」 此警傷於察者。
二語並存,精明渾厚矣!
˙善人未能急親,不宜預揚‥恐來讒譖之奸;
惡人未能輕去,不宜先發‥恐招媒孽之禍。
˙士君子,處權門要路‥操履要嚴明、心氣要和易;
切毋少隨,而近腥羶之黨;亦毋過激,而犯蜂蠆之毒。
˙遇欺詐的人‥以誠心感動之;
遇暴戾的人‥以和氣薰蒸之;
遇傾邪私曲的人‥以名義氣節激礪之。
天下無不入‥我陶鎔中矣!
˙處安樂之場,當體患難景況;立旁觀之地,要知當局苦衷;
理現成之事,宜審創始艱辛。
˙持身不可太皎潔‥一切污辱垢穢,要茹納得;
與人不可太分明‥一切善惡賢愚,要包容得。
˙休與小人仇雙,小人自有對頭;
休向君子諂媚,君子原無私惠。
˙推一個人,不如拉一個人;
討厭一個人,不如同情一個人。
˙以責人之心責己,則寡過;
以恕己之心恕人,則全交。
˙他是我非‥我讓之;
他非我是‥我容之。
˙自疑不信人、自信不疑人‥疑人莫用、用人莫疑。
˙與人以實‥雖疏必密;與人以虛‥雖戚必疏。
˙我之所不能者‥不敢以責人;
人所必不能者‥不可以強人。
˙勿以身貴而賤人、勿以家富而驕人。秔→陶覺
˙熱心助人多良友、熱誠待人多知心。
˙以愛己之心愛人,則無人不可愛。
˙完名美節,不宜獨任‥分些與人,可以遠害全身;
辱行污名,不宜全推‥引些歸己,可以韜光養德。
˙念頭濃者自待厚,待人亦厚,處處皆濃;
念頭淡者自待薄,待人亦薄,事事皆淡。
故君子居常嗜好,不可太濃艷,亦不宜太枯寂。
˙讀書須法聖賢、居官要愛子民。
˙怨因德彰,故使人德我,不若德怨之兩忘;
仇因恩立,故使人知恩,不若恩仇之俱泯。
˙防小人要嚴,唯嚴才能制其短;
待君子要寬,唯寬才能揚其長。
˙做事勿太苦、待人勿太枯。
憂勤是美德,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;
澹泊是高風,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。
˙自愛能得人愛、自尊能得人尊。
˙骨要硬不要傲、心要軟不要狠。
˙念人好處‥忘恨;
記人壞處‥生怨。
˙小人不可得罪‥他的小事;
大人不可得罪‥他的大事。
˙有同情心‥能利人;有諒解心‥能容人;
有忍耐心‥能做人;有良善心‥能成人。 *
˙有才無德‥可用不可信;
有德無才‥可信不可用。
˙上對下和‥使人心悅;
下對上恭‥使人心慰。
˙分名與人‥名愈大;
分利與人‥利愈多。
˙待小人不難於嚴,而難於不惡;
待君子不難於恭,而難於有禮。
˙讀書志在服務、待人盡其在我。
˙處處以設身處地去想,則不會走上極端;處處退一步想,則海闊天空。
˙時時能設身處地去想,是天下第一等學問。
˙欺人如欺天‥毋自欺也!
負民即負國‥何忍負之?
˙人之謗我也!與其能辯,不如能容;
人之侮我也!與其能防,不如能化。
˙待君子易、待小人難,待有才之小人尤難,待有功之小人則益難。
˙當你看不起別人的時候,別人也會看不起你。
˙人們最喜歡的事,莫過於‥有人對他們表示關切。
˙處眾以和,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;
持己以正,貴有圓通不固執之權。
˙持己當從,無過中求過‥非獨進德,亦且免患;
待人當於,有過中求無過‥非但存厚,亦且解怨。
˙寬厚者‥毋使人有所恃;
精明者‥不使人無所容。
˙善用威者不輕怒、善用恩者不妄施。
˙小人有功‥可優之以賞,不可假之以權。
˙禍莫大於‥不讎人,而有讎人之辭色;
恥莫大於‥不恩人,而詐恩人之狀態。
˙仇莫深於‥不體人之私,而又苦之;
禍莫大於‥不諱人之短,而又訐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