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改過
˙人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!秔→左傳
˙有過不可辭謗、無過不可反謗、共過不可推謗。秔→呂坤
˙蓋世的功勞,當不得一個「矜」字;
彌天的罪過,當不得一個「改」字。
˙凡有錯處,隨覺即改,如飾非文過,便一生無長進處矣!
˙智者改過而遷善、愚者恥過而遂非。
˙有錯不認‥小事成大;貪功不讓‥禍害臨身。
˙君子無他技能,唯寡欲及善補過耳!秔→潘諮
˙人有過失,非其父兄,孰肯誨責?非其契愛,孰肯諫諭?
泛然相識,不過背後竊議之耳!秔→袁氏世範
˙仲虺贊揚成湯,不稱其無過,而稱其改過;
吉甫歌誦周宣,不美其無闕,而美其補闕。
是則‥聖賢唯以改過為能,不以無過為貴。秔→陸宜公
˙佛教曰懺悔、耶教曰悔改、孔子曰過則勿憚改。
凡古今大宗教家,教育之主旨,無不提倡此義,以為立身進德,不二法門。秔→梁啟超
˙過後方知前事錯、老來才覺少年非。秔→安樂銘
˙苦海茫茫,回頭是岸;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
˙反省悔悟,為自新之基。秔→偉人修養錄
˙人能一旦洗滌舊染,雖昔為寇盜,今日亦不害為君子。秔→王陽明
˙看人只看後半截‥浪子回頭金不換。秔→諺語
˙人雖甚怒其人,而見其人,之怵惕自咎,則怒亦自止;
人雖棄絕其人,而見其人,能引咎圖新,則絕可復收。
故曰‥「彌天罪過,當不得一個悔字。」秔→人譜
˙學然後能知過,學之篤,然後能改過。秔→潘南山
˙才敏過人,不足貴也!博辯過人,不足重也!勇力過人,不足敬也!
人生第一善行,唯勇於改過而已矣!
˙一日,與友人論修身之道。
友人曰‥「吾老矣!」
某曰‥「公勿自棄!平日為惡,即屬纊時,幹一好事,不失為改過之鬼,況一息尚存乎?」秔→呂坤
【纊】 指「屬纊」,音「主況」,人臨終前,將棉絮置其口鼻附近,以觀察其氣息的有無。 《禮記.喪大記》‥「屬纊以俟氣絕。」
˙汝勿謂世間多惡人,汝苟能立志為一善人,世間即少一惡人。
˙自家過失,不消遮掩;遮掩不得,又添一短。秔→呂近溪
˙無心之失,說開罷了,一差半錯,哪個沒有?秔→呂近溪
˙只常看看‥自己有不是處,便是進步。秔→朱子
˙人不改過,多是因循退縮,須奮然振作!
從前種種,譬如昨日死;以後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秔→袁了凡
˙莫煩惱前頭失處、且喜樂今日覺處。秔→王一庵
˙往者不可諫、來者猶可追。秔→論語
˙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秔→陶靖節
˙終日安坐,未饑而飯至、未寒而衣添;飲酒食肉、呼奴使婢;居有華堂、出有舟輿‥
可謂色色如意。
不於此為善,更且使性氣、縱喜怒,有些子事,便不耐煩,
甚且行造罪孽,豈不可惜?常念及此,久久自然寡過。秔→願體集
˙人要有羞恥心、要懂得反省、要知道尊敬,並有謙遜心;
最重要是‥能見其過,而內自訟。
˙改過一法,是聖賢獨步功夫。層層剝換,不登峰造極不已!
常人恥聞過,卒歸下流,悲夫!秔→劉念臺
˙人於橫逆時,憤怒如火,忽一思及‥自己原有不是,不覺怒情躁氣,渙然冰消,
乃知‥「自反」二字,是省事養氣,是上法門。秔→魏叔子
˙君子之過,如日月之食,過也人皆見之,更也人皆仰之。
˙善化人者,心誠色溫、氣和詞婉,
容其所不及,而諒其所不能、恕其所不知,而體其所不欲。
隨事講說、隨時開導,彼樂接引之誠,而喜於所好。
感督責之寬,而愧其不材。人非木石,未有不長進者。
我若嫉惡如仇,彼亦趨死若鶩;雖欲自新,而不可得。哀哉!
˙衣垢不湔、器缺不補‥對人猶有慚色;
行垢不湔、德缺不補‥對天豈無愧心?
˙輕當矯之以重、浮當矯之以實、褊當矯之以寬、執當矯之以圓;
傲當矯之以謙、肆當矯之以謹、奢當矯之以儉、忍當矯之以慈;
貪當矯之以廉、私當矯之以公。
放言當矯之以緘默、好動當矯之以鎮靜、粗率當矯之以細密、躁急當矯之以秋緩、
怠惰當矯之以精勤、剛暴當矯之以溫柔、淺露當矯之以沉潛、谿刻當矯之以渾厚。
此變化氣質功夫也!
˙苟能以‥責人之心責己、恕己之心恕人,不患不至聖賢地位也!
˙教育在培養‥獨立思考、判斷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秔→王傳
˙教育就是‥愛與以身作則。秔→福祿貝爾
˙愛就是慈悲,慈就是給對方‥身心快樂;
悲就是‥減輕對方的身心痛苦,沒有親疏之分。秔→證嚴法師
˙不經一事不長一智,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,磨練出來的,
若逃避現實,離開人與事,便無從產生智慧。秔→證嚴法師
*以下為潘文良增撰之句‥
˙與物相處,要牢記容字。
˙淨其心‥滌天下欲。
˙養身以無欲為難。
˙道正行真。
˙多酬為安身第一病。
˙有良善心‥能成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