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謙讓
˙滿招損、謙受益。秔→易經
˙君子大過人處,只是虛心。秔→曾國藩
˙千古之聖賢豪傑,欲有立於世者,不外一勤字;
千古有道自得之士,不外一謙字。秔→曾國藩
˙勞謙二字,受用無窮‥勞所以戒惰也!謙所以戒傲也!秔→曾國藩
˙日中則昃、月盈則食。秔→易經
˙傲不可長、欲不可縱、志不可滿、樂不可極。
˙完名美節,不宜獨任‥分些與人,可以遠害全身;
辱行污名,不宜全推‥引些歸己,可以韜光養德。
˙事事要留個‥有餘不盡的意思,使造物不能忌我、鬼神不能損我;
若業必求滿、功必求盈者‥不生內變,必招外憂。
˙爭先的徑路窄‥退後一步,自寬平一步;
濃艷的滋味短‥清淡一分,自悠長一分。
˙天地間,唯謙謹是載福之道‥驕則滿,滿則傾矣!
˙立身處世,務當用柔和之言語,不可稍涉粗暴。
˙立身要高於人,處世要知退讓。
˙山峭者崩、澤滿者溢。秔→新書
˙不與居積人爭富、不與進取人爭貴、不與矜飾人爭名;
不與少年人爭英俊、不與盛氣人爭是非。
˙強者折、銳者挫、堅者破。秔→管子
˙金以剛折、水以柔全。秔→抱朴子
˙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秔→老子
˙屈己者,能處眾;好勝者,必遇敵。秔→林逋
˙善戰者‥不怒;善用人者‥為之下。秔→老子
˙過剛則挫、過直則屈;不為物先,無得無失。秔→弱字訣
˙氣忌盛、心忌滿、才忌露。秔→呂坤
˙家敗,離不了一個奢字;人敗,離不了一個逸字;討人厭,離不了一個驕字。秔→曾國藩
˙傲上則無援、傲下則眾離;傲朋則譽削、傲親則情冷。
˙能埋頭,才能出頭;能讓人,才能人讓。
˙君子生於濁世,當思所以善處,必須虛己接物、和易謙恭,方為處世良法。秔→邵康節
˙處亂世宜圓。秔→洪自誠
˙心誠色溫、氣和詞婉,必能動人。秔→薛敬軒
˙禮貌為最高之權術。
˙明鏡止水以存心、光風霽月以待人。秔→葉繩祖
˙自家認了不是,人再不好說你;自家倒在地下,人再不好踢你。秔→呂近溪
˙我打人還‥自打幾下;我罵人還‥換口自罵。秔→呂近溪
˙到知非時,聞過則喜;能自謙者,益尊而光。秔→安樂銘
˙自後者,人先之;自下者,人高之。秔→揚子法言
˙人之患,在好為人師。秔→孟子
˙待下固然要謙和‥謙和而無節,反納其侮。秔→薛敬軒
˙柔弱保身之本、豪強致禍之原。秔→勸善要言
˙強勉者有功、謙尊者終吉。唯驕與怠,是禍之媒;禍之既來,悔何可追?秔→江瀚
˙天道有滿損虛益之義、鬼神有虧盈福謙之理。
自古只聞‥忍與讓,足以消無窮之災悔,未聞‥忍與讓,反以釀後來之禍患也!
欲行忍讓之道,先從小事做起;每見天下大獄,多起於小事。
故凡天下事,受得小氣,則不至於受大氣;受得小虧,則不至於受大虧。秔→張文端
˙汝唯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;汝唯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。秔→書經
˙何以息謗?曰‥無辯!
何以止怨?曰‥無爭。秔→文中子
˙圖謀人類和平,乃人類最大之責任。
吾人若能互相謙讓,即為‥建築和平,之最要基礎。秔→羅明德
˙物忌全盛、事忌全美、人忌全名。秔→呂坤
˙凡名利之地‥退一步,便安穩;只管向前,便危險。秔→朱熹
˙天下之事理人才,為吾輩所不深知、不及料者多矣!切勿存一自是之見。秔→曾國藩
˙人欺不是辱、人怕不是福。秔→呂近溪
˙富貴居鄉,被人侵侮,每每有之,然‥畢竟是我好處;
若使人望影遠避,無敢拾其田一穗者,雖是快意,然‥其為人,可知矣!秔→唐彪
˙子弟未知艱苦,眼孔大、口氣大、呼僕喝婢,習慣自然,驕傲之氣,必至敗家。秔→曾國藩
˙天下之物,紆徐柔和者多長、迫切躁急者多短‥
人生壽夭禍福,無一不然;褊急者,宜深想,而時戒之。秔→呂坤
˙徑路窄處,須讓一步予人行;
滋味濃時,須留三分予人食。秔→願體集
˙世路風波,翻覆莫測,細思,唯有讓人為妙;讓則‥爭者息、忿者平、怨者解。
天下莫大之禍,俱消於讓之一字中矣!秔→徐嵋雲
˙與人共事,要學喫虧。俗云‥「終身讓畔,不失一段。」秔→左文襄
˙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,挾彈公子又在後。秔→莊子
˙鶴立雞群,可謂‥超然無侶矣!
然‥進而觀於大海之鵬,則渺然自小;又‥進而求之九霄之鳳,則巍乎莫及。
所以‥至人常若無若虛,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!
˙是非只為多開口、煩惱皆因強出頭。秔→事林廣記
˙今人不忍一言之忿,或爭銖兩之利,遂相搆訟。
夫‥我欲求勝於彼,則彼亦欲求勝於我,仇仇相報,遂至破家蕩產,禍貽子孫。
豈若含忍退讓,使鄉里,稱為善人長者,子孫亦蒙其庇乎?秔→王陽明
˙自大一點,是個「臭」字。
˙誇稱功業、炫耀文章‥皆是靠外物做人。
不知‥心體瑩然,本來不失,即無寸功隻字,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處。秔→菜根譚
˙不以地位矜人。秔→周書
˙以才自足、以能自矜,則為小人所忌,亦為君子所薄。秔→曾國藩
˙君子‥貴人而賤己、先人而後己。秔→禮記
˙待人謙和,大不了他、小不了我,同享喜樂。秔→緣愛室主
˙冤有頭、債有主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秔→諺語
˙車爭險道、馬騁先鞭,到敗處未免噬臍。秔→菜根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