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恕道
˙謙卦六爻皆吉、恕字終身可行。秔→金纓
˙君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!
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我不欲,人之加諸我也!吾亦欲無加諸人。秔→論語
˙攻人之惡毋太嚴‥要思其堪受;
教人以善毋過高‥當使其可從。
˙人之過誤宜恕,而在己則不可恕;
己之困辱宜忍,而在人則不可忍。
˙鋤奸杜倖,要放他一條生路;若使之無所容,譬如‥
塞鼠穴者,一切去路都塞盡,則一切好物,俱咬破矣!
˙有諒人心‥人諒;無諒人心‥人恨。
˙在古人之後,議古人之失則易;
處古人之位,為古人之事則難。秔→薛敬軒
˙未做官兒說千般,做了官兒是一般。
˙禮義廉恥‥以之責己,則能寡過;以之責人,必致寡合。秔→省心錄
˙以己之廉,病人之貪‥取怨之道也!秔→程顥
˙責人到閉口捲舌、面赤背汗時,豈不快心?然‥淺隘刻薄甚矣!
˙平生只會量人短,何不回頭把自量?
˙廣廈細旃,侍者不稱苦,而坐者稱苦;安車遠道,負者不言勞,而坐者言勞。
豈非不平之事?秔→勸戒全書
˙人當每事自反!
若一味見人不是,見兄弟、朋友、妻子,以及於童僕、雞犬,到處可憎,
終日落火坑中,不得出頭矣!秔→羅仲素
˙「寧人負我,毋我負人。」 此語當留心。秔→薛敬軒
˙人有不及‥可以情恕;非意之干‥可以理遣。秔→晉書
˙無固則大、無我則久‥渾然太虛,中含萬有。秔→虛字訣
˙觀書要能‥自出見解;處世無過‥善體人情。
˙處富貴之地,要知貧賤之痛癢;當少壯之時,須念衰老人辛酸;
居安樂之場,當體患難人景況;處旁觀之地,要知局內之苦心。秔→勸戒全書
˙別人情性,與我一般;時時體悉、件件從寬。秔→呂近溪
˙痛癢以設身立見、甘苦唯易地皆知。
˙看人擔擔不費力,自己擔擔值千金。
˙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,乃接物之要。秔→薛敬軒
˙肯替別人想,是第一等學問。秔→呂坤
˙凡一言一動,常思有益於人,唯恐有損於人;
不唯積德,亦是福相,謹之慎之。秔→張廷玉
˙己情不可縱,當用逆法制之,其道在一忍字;
人情不可拂,當用順法調之,其道在一恕字。秔→袁氏世範
˙恕心養到極處,只看得世間人,都無罪過。秔→呂坤
˙看天下,無一個‥不好的人,胸次方見其大。秔→陳獻章
˙平生莫作皺眉事,世上應無切齒人。
˙我不知何者為君子,但看日間,每事能喫虧的便是。秔→魏禧
˙用「學喫虧」一語律己、以「怪不得」三字待人。
˙不可乘喜而輕諾、不可因醉而生瞋、不可乘恢而多事、不可因倦而鮮終。
˙拂心不是命窮‥安樂人人破敗、憂勤個個亨通。
˙鏡水,則見其容面;
鏡人,則知其凶吉。
˙所守者道義、所行者忠信、所惜者名節。
˙我們生活的語言當中,「我」字最具破壞力,而「請」字最有建設性。
˙小怨不赦,則大怨必生。
˙當得意時,須尋一條退路;
當失意時,須尋一條出路。秔→陳繼儒
˙忠告很少受人歡迎,最需要忠告的人,最不喜歡聽忠告。
˙勿以善小而不為、勿以惡小而為之。秔→蜀志
˙處世不必邀功‥無過便是功;
與人不求感德‥無怨便是德。
˙爵位不宜太盛‥太盛則危;能事不宜盡畢‥盡畢則衰;
行誼不宜過高‥過高則謗興而毀來。
˙愛過度生憂、忍過度生悔、恨過度生災、讓過度生辱。
˙無論何人,必不於奴僕之前逞英雄。
˙區區與人較是非,其量與所較之人,相去幾何?秔→呂坤
˙世人喜言無好人‥此孟浪之語也!推原其病,皆從不忠不恕所;
自家便是個不好,更暇責備他人乎?秔→呂坤
˙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氣象,則不為區區小利害所動。秔→程子
˙齒以堅毀,故至人貴柔;刃以銳摧,故至人貴渾。
神龍以難見稱瑞,故至人貴潛;滄海以汪洋難量,故至人貴深。秔→莊子
˙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成其深。秔→李斯
˙邵康節云‥「美酒飲教微醉後、好花看到半開時。」
此雖就花酒說,而寓意無窮;蓋言‥凡事留些有餘不盡,方有意味也!
親族鄰里,居址甚近、相與甚久,
凡‥牲畜之侵害、僮僕之爭鬥、言語之忤逆、行事之錯誤,勢不能免。
唯在以心體心,彼此相容,只知反己,不必責人,方能處久;
若不忍小忿、遽生謓怒,或自恃財勢,必欲求勝,
萬一‥彼不屈服,必至仇怨相尋,終無了時矣!秔→願體集
˙無怨便是德。
˙吾生平所學,得之「忠恕」二字,一生用不盡。秔→范純仁
˙讓美歸功‥功自易集;分怨共過‥過亦何傷?
此唯明於大體,而存心公恕者能之。
˙世後論人、局外論事‥是學者大病;
事後論人‥每將智者,說得極愚;局外論事‥每將難事,說得極易。
二者,皆不忠不恕生出。
˙世間大福德人,必能容人所不能容,忍人所不能忍。秔→劉忠介
˙舉大事者,不記小怨。秔→漢光武
˙縱觀古今、橫覽六合,凡一團體之中,其為眾望所歸者,
常不在‥有霸才之人,而在‥有大度之人。秔→吳貫因
˙識高則量大。秔→程顥
˙恭敬撙節,福之基也!驕恨傲慢,禍之始也!
˙貧莫貧於無才,賤莫賤於無志。
˙百事之成也!必在敬之;其敗也!必在慢之。
˙事不可做盡,言不可道盡,勢不可倚盡,福不可享盡。秔→勸戒全書
˙海闊從魚躍、天空任鳥飛‥大丈夫,不可無此度量。秔→朱子
˙士君子,貧不能濟物者‥
遇人痴迷處,出一言提醒之;遇人急難處,出一言解救之‥亦是無量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