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德


˙人生只兩求‥求安、求樂。

˙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、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、

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、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。

 出此入彼,念慮只差毫末;而超凡入聖,人品且判星淵矣!人胡不猛然轉念哉?

˙塞得物欲之路,才堪闢道義之門;

 弛得塵俗之肩,方可挑聖賢之擔。

˙好醜心太明,則物不契;賢愚心太明,則人不親。

 士君子須是‥內精明,而外渾厚;便好醜兩得其平、賢愚共受其益,才是生成的德量。

˙涉世淺,點染亦淺;歷事深,機械亦深。

 故君子‥與其練達,不若朴魯;與其曲謹,不若疏狂。

˙士君子‥濟人利物,宜居其實,不宜居其名‥居其名,則德損;

 士大夫‥憂國為民,當有其心,不當有其語‥有其語,則毀來。

˙邀千百人之歡,不如釋一人之怨;

 希千百事之榮,不如免一事之醜。

˙落落者,難合亦難分;欣欣者,易親亦易散。

 是以,君子‥寧以剛方見憚,毋以媚悅取容。

˙隨緣便是遣緣‥似舞蝶與飛花共適;

 順事自然無事‥若滿月偕盂水同圓。

˙淡泊之守,須從濃艷場中試來;鎮定之操,還向紛紜境上勘過。

 不然‥操持未定、應用未圓,恐一臨機登壇,而上品禪師,又成一下品俗士矣!

˙只有一毫粗疏處,便認理不真,所以說「唯精」,不然‥眾論淆之而必疑;

 只有一毫二三心,便守理不定,所以說「唯一」,不然‥利害臨之而必變。

˙德盛者,其心和平,見人皆可取,故口中所許可者多;

 德薄者,其心刻傲,見人皆可憎,故目中所鄙棄者眾。

˙求見知於人世易、求真知於自己難;

 求粉飾於耳目易、求無愧於隱微難。

˙廉所以戒貪,我果不貪,又何必標一廉名,引來貪夫之側目?

 讓所以戒爭,我果不爭,又何必立一讓字,以致暴客之彎弓?

˙君子好名,便起欺人之念;小人好名,猶懷畏人之心。

 故人而皆好名,則開詐善之門;使人而不好名,則絕為善之路。

 此譏好名者,當審責夫君子,不當過求於小人也!

˙術離德成邪、德離術近迂。

˙才由人揚、德從己做。

˙先達笑彈冠‥休向侯門輕曳裙;

 相知猶按劍‥莫從世路暗投珠。

˙楊修之軀,見殺於曹操,以露己之長也!

 韋誕之墓,見伐於鍾繇,以祕己之美也!

 故‥哲士多匿采以韜光、至人常遜美而公善。

˙少年之人,不患其不奮迅,常患以奮迅而成鹵莽,故當抑其躁心;

 老成之人,不患其不持重,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縮,故當振其惰氣。

˙望重縉紳,怎似‥寒微之頌德?

 朋來海宇,何如‥骨肉之孚心? 【浮】 誠信、使人信服。

˙舌存常見齒亡,剛強終不勝柔弱;戶朽未聞樞蠹,偏執豈能及圓融?

˙「愛」是萬緣之根,當知割捨;

 「識」是眾欲之本,要力掃除。

˙做人要脫俗,不可存一矯俗之心;

 應世要隨時,不可起一趨時之念。

˙宜靜默、宜從容、宜謹嚴、宜儉約‥四者,切己良箴;

 忌多欲、忌妄動、忌坐馳、忌旁騖‥四者,切己大病。

 時時遵此修特,則心自凝。

˙世路風霜‥吾人鍊心之境也!世情冷暖‥吾人忍性之地也!

 世事顛倒‥吾人修行之資也!

˙寧有求全之毀,不可有過情之譽;

 寧有無妄之災,不可有非分之福。

˙毀人者不美‥而受人毀者,遭一番訕謗,便加一番修省,可以釋冤而增美;

 欺人者非福‥而受人欺者,遇一番橫逆,便長一番器宇,可以轉禍而為福。

˙要懂得‥暇時吃緊、忙裡偷閑。

˙天欲禍人,必先以微福驕之,所以‥福來不必喜,要看他會受;

 天欲福人,必先以微禍儆之,所以‥禍來不必憂,要看他會救。

˙榮與辱共蒂‥厭辱何須求榮?

 生與死同根‥貪生不必畏死!

˙榮寵傍邊辱等待‥不必揚揚!

 困窮背後福跟隨‥何須慼慼?

˙眾人以順境為樂,而君子‥樂自逆境中來;

 眾人以拂意為憂,而君子‥憂從快意處起。

 蓋眾人‥憂樂以情,而君子‥憂樂以理也!

˙樹大招風,財大招劫,名大招妒。

˙忍是福、傲是禍。

˙「鉛刀」只有一割能‥莫認偶爾之效,輒寄調鼎之責;

 「干將」不便如錐用‥勿以暫時之拙,全沒倚天之才。

˙貪心勝者‥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、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;

 疑心勝者‥見弓影而驚杯中之蛇、聽人言而信市上之虎。

 人心一偏,遂視有為無、造無作有。如此,心可妄動乎哉?

˙蛾撲火,火焦蛾‥莫謂禍生無本;

 果種花,花結果‥須知福至有因。

˙不自重者‥取辱;不自畏者‥招禍;不自滿者‥受益;不自是者‥博聞。

˙言行擬自古人‥則德進;功名付之天命‥則心閑;

 報應念及子孫‥則事平;受享慮及疾病‥則用儉。

˙「迷」則樂境成苦海,如水凝為冰;「悟」則苦海為樂境,猶冰渙作水。

 可見‥苦樂無二境、迷悟非兩心,只在一轉念間耳!

˙君子之心事‥天青日白,不可使人不知;

 君子之才華‥玉韞珠藏,不可使人易知。

˙耳中常聞逆耳之言、心中常有拂心之事,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。

 若言言悅耳、事事快心,便把此生,埋在鴆毒中矣!

˙奢者富而不足,何如‥儉者貧而有餘?

 能者勞而伏怨,何如‥拙者逸而全真?

˙真廉無廉名‥立名者,正所以為貪;

 大巧無巧術‥用術者,乃所以為拙。

˙為惡而畏人知‥惡中猶有善路;

 為善而急人知‥善處即是惡根。

˙春至時和,花尚舖一段好色、鳥且囀幾句好音。

 士君子‥幸列頭角,復遇溫飽,不思立好言、行好事‥

 雖是在世百年,恰似未生一日。

˙一苦一樂相磨練‥練極而成福者,其福始久;

 一疑一信相參勘‥勘極而成知者,其知始真。

˙地之穢者多生物、水之清者常無魚。

 故君子‥當存含垢納污之量,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。

˙謝事,當謝於正盛之時;居身,宜居於獨後之地;

 謹德,須謹於至微之事;施恩,務施於不報之人。

˙德者,事業之基‥未有基不固,而棟宇堅久者;

 心者,修行之根‥未有恨不植,而枝葉榮茂者。

˙能知足者‥天不能貧;能忍辱者‥天不能禍;能無求者‥天不能賤。

 能外形骸者‥天不能病;能不貪生者‥天不能死。

 能隨遇而安者‥天不能困;能造就人才者‥天不能孤。

 能以身任天下後世者‥天不能絕。

˙職不怕賤‥只怕身賤;身不怕忙‥只怕心忙。

˙圖未就之功,不如保已成之業;

 悔既往之失,亦要防將來之非。

˙氣象要高曠,而不可疏狂;心思要慎細,而不可瑣屑;

 趣味要沖淡,而不可偏枯;操守要嚴明,而不可激烈。

˙風來疏竹‥風過而竹不留聲;雁度寒潭‥雁過而潭不留影。

 故君子‥事來而心始現、事去而心隨空。

˙清能有容、仁能善斷;明不傷察、直不過矯。

 是謂‥「蜜餞不甜、海味不鹹」,才是懿德。

˙矜高倨傲,無非客氣‥降服得客氣下,而後正氣伸;

 情欲意識,盡屬妄心‥消殺得妄心盡,而後真心現。

˙不責人小過、不發人陰私、不念人舊惡。 三者‥可以養德,亦可以遠害。

˙處世要寬嚴得宜。

˙市私恩,不如扶公議;結新知,不如敦舊好;

 立榮名,不如種陰德;尚奇節,不如謹庸行。

˙公平正論,不可犯手‥一犯手,則貽羞萬世;

 權門私竇,不可著腳‥一著腳,則玷污終身。

˙曲意而使人喜,不若直節而使人忌;

 無善而致人譽,不如無惡而致人毀。

˙功過不宜少混‥混則人懷惰隳之心;

 恩仇不可太明‥明則人起攜貳之志。

˙惡忌陰、善忌陽。

 故‥惡之顯者禍淺,而隱者禍深;善之顯者功小,而隱者功大。

˙處草野之日,不可將此身看得小;

 居廊廟之日,不可將此身看得大。

˙勿吐無益身心之語、勿為無益身心之事、勿近無益身心之人、勿入無益身心之地、

 勿展無益身心之書、忽懷無益身心之念。 *

˙慎言動於妻子、僕隸之間;

 檢身心於食息、起居之際。

˙德者‥才之主;才者‥德之奴。

 有才無德,如家無主,而奴用事矣!幾何不魍魎猖狂?

˙處己者‥觸事皆成藥石;尤人者‥動念即是戈矛。

 一以闢眾善之路、一以濬諸惡之源、相去霄壤矣!

˙大人當不可不畏‥畏大人,則無放逸之心;

 小民亦不可不畏‥畏小民,則無豪橫之名。

˙不昧己心、不拂人情、不竭物力。

 三者,可以‥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、為子孫造福。

˙德行‥本也!文藝‥末也!

 窮其本末、知所先後,可以入德矣!秔→論語

˙君子食求飽、居無求安;敏於事,而慎而言;就有道,而正焉!

˙雖貧而樂,富而好禮。

˙德在人先。

˙上善若水。秔→老子

˙修慧一事,極為重大。當知‥慧從心修、聰從境得。

 從心了心,則慧明;從境研境,則聰發。

 要知‥神通不如智慧。智慧為破愚之利器。秔→來果禪師

˙直而無禮則絞。

˙此身宜隨時,嚴加檢點‥無人處易肆、有人處易偽。秔→陶覺。

˙富以能施為德、貧以無求為德、貴以下人為德、賤以忘勢為德。

˙言語知節‥則衍尤少;舉動知節‥則悔吝少;

 愛慕知節‥則營求少;歡樂知節‥則禍敗少;飲食知節‥則疾病少。

˙易經所言「趨吉避凶」者,蓋‥「趨善而避惡」也!

 今人解吉凶,都說向人事上去,大錯!秔→劉念臺

˙無惡而毀‥於我何疚?無善而譽‥於我何有?

 一唐人譽之,則加喜;一庸人毀之,則加怒‥是亦庸人而已矣!

˙以媚字奉親、以淡字交友、以苟字省費、以拙字免勞、

 以聾字止謗、以盲字遠色、以吝字防口、以病字醫淫、

 以貪字讀書、以疑字窮理、以刻字責己、以迂字守禮、

 以狠字立志、以傲字植骨、以痴字救貧、以空字解憂、

 以弱字御侮、以悔字改過。以懶字抑奔競風、以惰字屏塵俗事。

 此二十字,皆人所深惡之者,今乃‥

 假鴆毒為參朮、變臭壞為金丹,直覺老大受用。秔→格言聯璧

˙士大夫‥濟人利物,宜居實,不宜居其名;居其名,則德損;

 士大夫‥憂國為民,當有其心,不當有其語;有其語,則毀來。秔→格言聯璧

˙省費醫貧、恬退醫躁、獨臥醫淫、

 行善醫惡、隨緣醫愁、讀書醫俗。 *秔→格言聯璧

˙潛居儘可以為善,何必顯宦?躬行孝悌、志在聖賢;

  纂輯先哲格言,刊刻廣布,則見‥化行一時、澤流後世‥事業之不朽,蔑以加焉!

 貧賤儘可以積德,何必富貴?存平等心、行方便事;

  效法前人懿行,訓俗型方,自然‥誼敦宗族、德被鄉鄰‥利濟之無窮,孰大於是?秔→格言聯璧

˙公門裡面好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