謹言


◎謹言

˙敏於事,而慎於言。秔→論語

˙言語簡寡‥在我可以少悔、在人可以少怨。秔→袁氏世範

˙德進則言自簡。秔→程顥

˙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。秔→論語

˙仁人之言,其利溥哉!秔→左傳

˙心平氣和則能言。秔→朱子

˙傷人身體最甚者,莫過於拳腳;

 傷人心靈最甚者,莫過於言語。

˙多門之室生風、多口之人生禍。

˙言人之善者‥有所得、無所傷。

˙話少說一句、事多做一件。在家‥和樂幸福;在外‥天下太平。

˙不知而言為不智、知而不言為不忠。

˙喜時之言多失信、怒時之言多失禮。

˙藉口比謊言更可怕。因為‥藉口是設了防的謊言。

˙背後說好話‥使人愛;背後說壞話‥使人恨。

˙傷人一刀身留痕、傷人一言心留痕。

˙與人講話,看人面色,意不相投,不須強說。秔→呂近溪

˙言無理處休開口、話不投機但點頭。

˙事以密成、語以洩敗。秔→韓非子

˙欲人無聞‥莫若勿言;欲人無知‥莫若勿為。秔→漢書

˙每見人,以機密之言,露之於人,

 乃慮其為人傳說,因叮嚀,反覆戒其勿傳,何其愚也?

 夫‥己不能密藏,而反欲人之勿傳也!有是理哉?

˙好訐人者,身必危‥自甘為愚,適成其保身之智;

 好自誇者,人多笑‥自舞其智,適見其欺人之愚。

˙人知‥言語足以彰吾德,而不知‥慎言語,乃所以養吾德;

 人知‥飲食足以益吾身,而不知‥節飲食,及所以養吾身。

˙論學要精詳,論事要剴切,論人要帶三分渾厚。秔→呂坤

˙大率言語,須是含蓄而有餘味。秔→程顥

˙天下之理,非見之極明,勿遽下斷語。秔→笛卡兒

˙未定之事,不可輕以臆斷;無據之事,不可輕以指人。秔→安樂銘

˙上官有錯,不以善理諫,是不忠;

 父母不對,不以善言勸,是不孝。

˙氣不平,則發言多失。秔→許衡

˙同一言也!和其聲,以言之,則聞者喜;厲其聲,以言之,則聞者怒。 秔→呂坤

˙病從口入、禍從口出。秔→傅奕

˙交淺言深‥君子所戒。秔→蘇軾

˙無多言,多言多敗。

˙人之所以輕易其言者,以其未遭失言之責故耳!秔→朱子

˙吉人之詞寡、躁人之詞多。秔→易經

˙話多不如話少、話少不如話好。秔→呂近溪

˙十語九中,未必稱奇‥一語不中,則愆尤駢集;

 十謀九成,未必歸功‥一謀不成,則訾議叢興。

 君子所以‥寧默毋躁。秔→菜根譚

˙力微休重負、言輕莫勸人。秔→諺語

˙不說無益話、不做無謂交際、不作無價值爭辯。

˙說大話、用小錢‥是真小人;

 言謙虛、好慷慨‥是真君子。

˙盲目批評人‥易為人利用;

 盲目奉承人‥易為人輕視。

˙得意時‥要聽逆耳言,才行得久穩。

˙責善,要看其人何如,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。

 無指摘其所忌、無盡數其所失;無對人、無峭直、無長言、無累言。

 犯此六戒,雖忠告,非善道矣!秔→呂坤

˙贈人以言‥重於珠玉;傷人以言‥甚於劍戟。秔→孫子

˙言人之善‥澤於膏沐;言人之惡‥痛於矛戟。秔→說苑

˙勸人不可指其過,須先美其長,人喜則語易入,怒則執轉甚。

˙若人正當盛氣,若遽阻他,反不投機,是增人之過也!

 待氣平時,方緩與說,尚可冀改。秔→澹園醒語

˙人有過失,或素相親厚,欲其改悟,只宜於僻靜處,面與其人委曲言之;

 出我之口,入彼之耳,方是相愛相成之意。秔→胡師蘇

˙溫和之命令中,含極大之威力。秔→西諺

˙語言之間,最可積德。

 如見人為善,以一言贊成;見人為惡,以一言諫止;

 人有爭訟,以一言勸解;人有冤抑,以一言辨明;

 以至勿訐人陰私、勿談人閨閣,其功俱無量。

 凡人喪身亡家,語言占了八分。秔→高忠憲

˙政治場所,隨便談話,會遭不測。

˙一句刺心話,能使人‥終身惡恨不忘;

 一句感人話,能使人‥一生奉行不懈。

˙善說者‥不談本身利害。

˙囉囌招人討厭、多言招人輕視。

˙禍莫大於‥縱己之慾;惡莫大於‥言人之非。秔→蔡虛齋

˙將欲論人短長,先思自己何如。秔→賈石葵

˙罔談彼短‥我豈無短?靡恃己長‥人各有長。

˙論人須帶三分渾厚‥非直遠禍,亦以‥

 留人掩蓋之路、觸人悔悟之機、養人體面之餘‥猶天地含蓄之氣也!

˙修己以清心為要、涉世以慎言為先。

˙盛喜中‥勿許人物;盛怒中,勿答人書。

 蓋‥喜時之言多失信、怒時之言多失禮。

˙言人之不善,當如後患何?秔→孟子

˙樹樹有皮、人人有臉‥見人破綻,替人遮掩。秔→老學究語

˙言語之過,似小實大。

 有‥一言而傷天地之和、一語而折終身之福者,切須檢點。秔→陳眉公

˙凡一事而關人終身,縱實聞目見,不可出口;

 凡一語而傷我長厚,雖閑談酒謔,慎勿形言。秔→袁了凡

˙言多語失‥時刻當誡;樂極悲生‥事理之常。

˙好說人陰私事,及閨門醜惡者,必遭奇禍。秔→願體集

˙面諛之詞‥有知者,未必感;

 背後之議‥銜之者,常刻骨。秔→陳仲醇

˙凡稠人廣眾之前,最宜謹默,切不可議人短長,必有彼所親厚者。秔→吉人遺鐸

˙交接宴會之間,人品不齊‥或素行有玷、或相貌不全。

 或今雖貴顯,而出身本微;或先世昌隆,而後裔流落。

 言語之間,須留心檢點,切勿犯人忌諱,令其愧恨。

 此中,結怨者甚多,不可不慎。秔→願體集

˙會說話的‥想了再說;不會說的‥說了再想。

˙一句名言,可終身受用不盡。

˙程度高‥說話聲小且慢;

 程度低‥說話聲大且快。

˙俗語近於市、纖語近於娼、諢語近於優。

 士君子,一涉於此,不獨損威,亦難迓福。

˙言語之惡,莫大於造誣;行事之惡,莫大於苛劇;心術之惡,莫大於深險。

˙親戚故舊,人情厚密之時,不可盡以私密之事語之,

  恐一旦失歡,則前日所言,皆他人所憑,以為攻訐之資。

 至於‥失歡之時,不可盡以切實之語加之,

  恐忿氣既平之後,或與之通好結親,則前言可愧。

 大抵‥與人忿爭之際,最不可指其隱諱之事、揭其閨門之醜、暴其祖父之惡;

 此禍關殺身,非止傷長厚也!秔→司馬溫公

˙厚時說盡知心‥提防薄後發洩;

 惱時說盡傷心‥再好有甚顏色?秔→呂近溪

˙利刀割體痕易合、惡語傷人恨不消。秔→諺語

˙是非場中‥人用口、我用耳。

˙天予人兩耳兩目一口,蓋欲使其‥多見、多聞,而少言語。秔→蘇格拉底

˙會做事‥不在忙碌,而要能生效果;

 會說話‥不在多言,而要恰到好處。

˙贈財會用盡、贈言用不完。

˙金錢可用完、良言用不完。

˙好人專講人好、壞人專講人壞。

˙無位而多言,言亦無益。

˙古者,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!

˙亂所生也,則言語以為階。秔→易經

˙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。秔→禮記

˙終身為善,一言則敗之。秔→家語

˙出言不當,反自傷也!秔→說苑

˙守口如瓶、守意如城。

˙多言者,不可與遠謀。秔→文中子

˙言語之當慎‥正在快意時、遇快意人、說快意事。秔→劉蕺山

˙君子之言‥寡而實;小人之言‥多而虛。秔→說苑

˙少言者,不為人忌。秔→關尹子

˙思人要模仿賢人,很簡單‥閉上嘴就好。秔→猶太格言

˙言有三不可聽‥

 昵私恩、不知大體‥婦人之言也!

 貪小利、背大義‥市人之言也!

 橫心所發、橫口所言,不復知禮義‥野人之言也!秔→史典

˙人有好事,切勿插入破句,自壞心地。秔→陸隴其

˙人出巧詞‥誠以接之;人出厲詞‥婉以答之;人出謔詞‥默以待之。

 不矜才、不使氣‥自然言少;不遷怒、不貳過‥自然心安。秔→陶覺

˙唐德宗,奉天改元,罪己詔下,雖武人悍卒,無不揮涕感激。秔→陸宣公傳